隨著人力成本增加,中國將前所未有的熱忱投向了自動化行業。機器人、3D打印目前都是自動化行業的焦點,但是受限于各種不利因素,雖然發展前景良好,但是仍存在許多不足。
自動化又稱電控或工控,幾乎有電的地方都會用到,在專業人員眼中這幾乎可以算是一個古老的行業。事實上,從農業、工業到服務業,自動化在現代工作生活中幾乎無處不在。
然而,近兩年來,自動行業兩個財富故事再次攪亂了巨大的資本市場。
首先,“機器人總動員”成為制造業發展的趨勢。中聯重科開始采購焊接機器人以替代價格不菲的焊接工人,華西能源——新建的生產線開始大量采用工業自動化設備,按照富士康的規劃,2014年生產線上的機器人數量將達到100萬臺。國內制造業和工業自動化是否已經結上了“不解之緣”。
另一個故事3D打印則來源于去年風靡一時的兩段論述?!?D打印有可能變革我們生產一切產品的方式奧巴馬在2月12日的國情咨文演講這樣闡述。隨后,《經濟學人》則用專題論述”3D打印機帶來第三次工業革命“。
機器人總動員一臺簡單的搬運機器人,其成本相當于3年的工人工資,而壽命在10年以上。成本導向的技術升級在中國有巨大的市場空間。
據統計,目前中國國內市場上已有5萬臺左右工業機器人在服役,從工業機器人密度(制造業中每萬名生產工人占有的機器人數量)來看,我國的機器人市場遠未達到發達水平。
數量上,中國的機器人數量僅為日本的18%、德國的35%;在工業機器人應用最多的汽車產業,每萬名工人中機器人數量只有90臺,而日本有1600多臺,美國有800多臺。
業內人士認為,機器人產業將是繼汽車、計算機之后出現的新興的大型高技術產業?!笆濉笔侵袊I機器人產業發展的關鍵轉折點,市場需求也將呈現井噴式發展,工業機器人的需求量將以每年15%~20%的速度增長。
現在全球工業機器人均價30多萬,即使假設未來均價25萬元,那么我國制造業對應的工業機器人本體市場規模接近380億元,算上系統的話,對應的工業機器人市場規模達到1140億元。國泰君安分析師呂娟認為,本土企業在工程師紅利支持下,至少有數十倍的成長性。
即使長路漫漫,但資本市場的自動化故事早已高潮迭起。7月10日,秦川發展、公告將投資9萬套(一期)工業機器人關節減速器技術改造項目,引起市場強烈興趣,該股開盤一字漲停。有意思的是,7月11日公司公告稱正在積極推進重組陜西秦川機床工具集團,但市場反應平淡,機器人的故事顯然比重組的故事更有趣。
市場的熱捧映襯的卻是國內企業的尷尬。中國本體制造企業35家,其中內資26家。2012年國內工業機器人企業年產量均小于500臺。2012年本土品牌機器人銷量僅1112臺,獨資及合資品牌銷量高達25790臺,市占率分別為4%和96%.
因此,不同廠商對自己的定位不同,因此也會采取不同的市場策略,抓住細分市場更加重要。